君子不重则不威

发布者:王伟发布时间:2024-04-12浏览次数:10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语出《论语·学而》,孔子教导弟子做人若是不懂得自重自持,在人前就会失去威信,所学也不坚固。正所谓“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怀德自重、崇德修身,方能行稳致远。

言必有防,行必有检。德行庄重之人,自然培养出一种庄重端正的气场,这种气场也让周围的人自然而然地生出恭敬之心。古时,许衡不吃路边梨、包拯不持一砚归、张伯行不取民之脂膏,正是因为其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汉代扬雄在《法言·修身》中提出,做人应该取四重,即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简而言之,做到自重,必须时刻检点、约束自己的举止言行爱好。
见欲而止为德。从政为官若是不检点言行举止、不珍惜名节荣誉,如何能让周围人信服?“君子慎独,不欺暗室”。起心动念之时,尤需保持“不畏人知畏己知”“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高度警觉,不肆其情、不恣其意。公孙仪嗜鱼而不受鱼,杨震用“四知”拒金,子罕以不贪为宝,许衡坚守“我心有主”……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坚持做到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内无妄思、外无妄动。自重者自威,行于可行,止于当止。一味恣意妄为、越轨超速,反而会越了雷池、踩了“红线”、碰了“高压线”。
祸患常积于不重。古人讲,“君子慎其独也”“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故而,不遏贪欲必祸身。有的腐败分子在落马后的忏悔书中写道:“环境的变化和岗位的变换,自己的理想初心逐渐动摇和淡忘,在一片又一片的掌声与赞扬声中开始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渐渐地丧失了动力和定力……”“个人意志不坚定,不能严格约束自己,逐渐喜欢这种被老板围猎的氛围而不能自拔,经常吃点,喝点,过年过节收钱收礼,参加老板朋友饭局、茶局、球局多了……”“我之所以坠入违纪违法深渊,正是因为一开始对小事小节没有仔细想。”他们用迟来的清醒和惨痛的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必须自重自持,坚持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为。
  “行重则有德”,行为庄重,有所检点、约束,这些隐蔽的东西中,最能考验也最能窥见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共产党员来说,看重什么、看轻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是一个关乎共产党人得失观、名利观的大问题。焦裕禄对自己处处要求严、事事苛求实,把宗旨意识贯穿到工作、事业、生活的方方面面;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他们把党纪国法、公义廉耻作为心中戒尺,以此律己、律家人,以上率下、以德立家。
  自重是共产党人需要常修常炼的重要课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始终坚守初心,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严防诱惑之微、严堵蜕变之渐、严拒气节之失,言防行检、守好廉洁防线,在正言重行中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涵养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