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思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保持巩固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极大增强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提高了执政能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廉洁政治“中国答卷”。
面对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站在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人们不禁要问,百年党风廉政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奋斗历程,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何启迪?对于这些问题,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洁政治之路》一书,以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史料、扼要的叙事、精辟的论述,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一部讲述百年党风廉政建设基本历程、基本成绩和基本经验的简史
廉洁政治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不仅包括政府、政权的廉洁,而且包括党自身的廉洁、干部队伍和其他所有公权力方面的廉洁。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对于建设廉洁政治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本书定位于“简史”,力求使读者能够比较快地掌握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历程、基本举措、基本成绩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开始建章立制,并逐步开展反对贪污腐化的斗争,展示了自身清正廉洁的形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两个务必”,注意克服旧社会贪污腐败等作风对新政权及其工作人员的腐蚀。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我们党持续大规模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反腐败斗争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洁政治之路》以宽广的视野,将百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进程,系统、完整地记录下来,主题鲜明、脉络清楚,内容丰富、材料翔实。
书写百年廉洁政治之路需要胸怀大格局,但同时也要处理好历史中的“小事件”。在20多万字的小册子中,作者不吝篇幅,生动地记录了一些在党风廉政建设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占领南京之后来到江苏丹阳,却并没有着急向上海进发,这种安排有何深意?原来总前委要对部队开展思想和纪律整训,教育宣传一系列进城纪律。5月12日,上海战役打响,5月27日,解放军全面占领上海。第二天早上,市民打开窗子惊讶地发现,很多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睡在街道上,没有一人闯入民宅。本书为何对这一历史细节着墨颇多?因为这样的场景,感动了上海市民和全国人民,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以清明、清廉的形象,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
深刻理解百年党风廉政建设规律,清醒认识廉政建设道路的历史方位
百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波澜壮阔的历程,特别是新时代正风肃纪反腐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机制和方式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完整的纪检监察体制”“加强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廉政建设”……本书从15个方面对这些机制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坚定决心。
唯物史观认为,单纯的单个孤立的历史事件往往并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事实,应努力从历史事件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历史事实。本书对相关事件与经验归纳梳理时注重追根溯源,努力再现它们的历史源头和发展脉络。
例如,如今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被称为“利剑”的党内监督制度——巡视制度,早在1925年就已见雏形,当时中央扩大的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组织问题决议案》,决定“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并实行巡视制度。1931年5月,中央通过《中央巡视条例》。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中央到省市逐步恢复建立巡视制度。党的十八大以后,巡视工作步入快车道,中央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确立“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本书通过一次次面向过去的回望,让人们对党风廉政建设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清醒地认识党和国家在廉政建设道路上的历史方位,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有温度的思想解读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
本书作者李忠杰是知名的历史学家,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有深入的研究。由这样一位党史大家撰写的专著表现出史论结合的特点,也就在情理之中。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中国史学治学的风格。本书在叙述历史过程中,展现了作者自身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观察和思考,读起来让人感到思想的温度。例如,党的十八大后,纪检监察机关用理想信念教育转化审查对象,使其写出反思材料,真心向党忏悔,“一份份忏悔录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反映出审查对象思想转变过程,展现出我们党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自我净化的能力”。诸如此类的很多思考与解读,在书中不是长篇大论加以专门阐述,而是主要贯穿在对历史过程、历史事实的具体描述和评点中。我们在阅读中,仔细体会有关的用语、描述和论断,就能有所感悟。
1945年7月,黄炎培等人应邀来到延安。黄炎培在与毛泽东的一次交谈中提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本书认为,这段对话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在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廉政建设,都是在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探索和回答这历史性的问题。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提到“窑洞对”,“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通读本书,让人更加坚信,面对新征程新使命,中国共产党必将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好的答卷。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